引言
两口气看完「理科生坠入情网,故尝试证明。」这部番时,我便想着写个观后感吧。添加到 Todo 列表后,便因为各种杂事和惰性,一拖再拖,抛之脑后。
导致现在回过头来,当初的回味几乎所剩无几。
摘要
如果对研究充满热情的科学女孩和科学男孩坠入爱河怎么办?彩玉大学理科研究生的才女,冰室菖蒲向同一实验室雪村心夜告白。
当然“喜欢”是没有逻辑根据的!但是,作为理工学专业的学生,“如果不能用逻辑证明自己的喜好,就不能说是喜欢,作为理科也不合格!”以那个信念为基础,两人卷进研究室的成员关于“恋”的定义的证明实验即将开始!
约会实验,了解喜欢的构成要素,测量心率实验,情绪值的测量……
个性过强的理科生们用逻辑证明“恋爱”有笑有心跳的理科爱情喜剧,开幕!
正文
研究背景
看动画时,常常难免将自己作为主人公代入。当初「哆啦 A 梦」中大雄就读的年级常常是根据读者年龄而定的,刊登在杂志「小学一年生」时,大雄便是一年级,刊登在「小学四年生」时,大雄便是四年级。
而现在新版的动画似乎设定在了五年级。
所以在我四五年级的时候,仍旧在期待某一天从我的书桌抽屉里,跳出只来自未来的机器猫。但直到六年级毕业,也未能如愿。
大雄也永远停留在五年级,不再变化。
是的,即便四五年级时的我,也明白幻想与现实的区别,但是总难免心存侥幸。
自己的初高中生活与动漫作品中的校园日常对比起来也是十分逊色,加之最后毕业称作灰头土脸也不为过。
至于大学,因为受动漫作品的影响(譬如 SOS 团、美术社、古典部、动画同好会、极东魔术昼寝结社之夏),无比向往起人少而有趣的社团(成为偶像,拯救废部危机)。
当然,高中也是,但因为学校也算是市重点,学业繁重,业余生活颇为匮乏。只有高一时有过所谓的社团,一人报选一个,老师带队,每周一节课。
我便报选了美术社(那时「这个美术社大有问题!」也才将将发行,更别提动画化。),成功达成了人少,男生一人(我)的常见社团条件。但却少了有趣,或者说只是单纯我一个人在角落自闭,无法插进话题。
到了高二,所有社团也被学校停掉,无疾而终。
大学的社团虽不再像高中时那么敷衍,但相比如同动漫作品中那般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差了火候。
总而言之,我虽然明白幻想与现实的界限,但我仍旧希望自己能忽视掉这界限,并仍旧对几乎不可能存在的校园生活心存幻想。
概率论中正态分布有着所谓的「3σ」原则。因为 (μ-3σ,μ+3σ)
以外的概率小于千分之三,在实际问题中常认为相应的事件是不会发生的。
「小概率事件」通常指发生的概率小于 5% 的事件,认为在一次试验中该事件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
人生只有一次,也只能试验一次。更何况幻想照进现实的概率更是远小于千分之三,所以所谓的期待本就应当视作不可能发生才对。
证明
小学、中学、大学,我终究无法如同抛硬币般再次作出试验。
大学毕业的那天,我就在想我的青春大概已经结束了。
当升为研究生后,我以为我再也没有借口保持憧憬了。
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多数来自中学,小学大学也有,惟独研究生十分少见。
还有「宅男腐女恋爱真难」里职场工作的主人公
试看第一集,猛然发现(彩玉大学理工学研究科学院 1 年级学生 - 冰室菖蒲)女主竟然在 Ubuntu 上用 LaTeX 敲着文档。
想必作者也至少是个实打实的研究生。
再想起前几个月自己刚翻译的 【译】30 分钟学会 LaTeX 和 LaTeX 使用笔记。
「很好,我还年轻。」并仍不住暗自笑道:「爷的青春又回来了!」
故事情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男女主在实验室借着各种借口公然撒狗粮,迫害学妹小奏。
此后我又去追了漫画,男女主终于证明双方是恋人,却又开始好感度的定义,还发明了「奏爱」这一爱情单位(继续被迫害的小奏)。
只是,智力超群的男女主真的会连简单人际感情也搞不明白吗?也许他们早已明白,只是这样做真的很有趣。
我此前也尝试写了一篇「恋爱证明记」,但回看起来不得不称作很烂的作品。
用理科的知识证明恋爱,充斥着大概率会被看作没意义的理科生的浪漫。不知怎么,还联想到「毕导」、「手工耿」等知名网红。
有趣而无用,把无趣的东西变为有趣。写有趣的论文,做有趣的实验与课题,本身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此外,我一直很想创作一部自己的小说、漫画、动画或是游戏。却始终没有把握做好。但自己的阅历仍旧稍显不足。
我认识到,作品稍微结合或者说用自己的一些专业知识来弥补空隙也可以很有趣。
进入研究生生涯,我很遗憾地又抛错了硬币。
ACGN 也继续成为我精神的陪伴。
当然,自己至今的所有境地说到底和自己性格脱不了干系。但我仍旧不想就此改变。
我坚信自己仍旧会充满幻想,哪怕这可能是十分幼稚的事情。
但是…
只要相信哆啦 A 梦还可能从我书桌抽屉中跳出,我的青春(童年)就不会结束不是吗?
参考文献
Q.E.D.